当前位置: 大亿网 >知识 >学习知识 >不食嗟来之食翻译

不食嗟来之食翻译

更新时间:2024-04-27 14:14:54

一)不食嗟来之食翻译

  1、《不食嗟来之食》翻译:齐国有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的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抬起头瞪着眼睛看着他,说:“我正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但他最终因为不吃而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就可以去吃。”

  2、《不食嗟(jiē)来之食》,选自《礼记.檀弓》。《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之一。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学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全书共有1250个小故事,在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仕者必读之书。

二)廉者不食嗟来之食翻译

  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谚语,意思是指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知廉耻的人不吃施舍的东西;比喻品行高洁,不苟且求得。

  2、出处:出自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后汉书·乐羊子妻传》,“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3、翻译: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他人傲慢侮辱地施舍的食物,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贪图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

三)疫情期间学生如何关注疫情

  1、利用在家的时期,关心目前的时事新闻。今年这个新冠状病毒疫情的大事件,大家也要通过央视新闻、人民日报这些正规渠道,去多了解事情的发展过程,以及那些逆行而上的英雄们,年事已高还多次去到前线的院士们,平凡群体中的闪光点,他们那种敬业的奉献精神,以及专业、科学的态度等等,这些一定是今年高考作文的素材。2、今年的高三考生,遇到的与往年完全不同的学习氛围和有效时间,是困难也是契机,全看怎么去利用好这个契机。只有拥有正向思维,把握好当下,加强自己的知识点结构,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学习系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3、每个同学的备考日常、时间资源都是相同的,不同的只不过是我们使用相等时间资源的态度和方法,谁能在这段时间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掌控者,谁才能在后面的考试中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