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亿网 >知识 >学习知识 >张爱玲的写作风格

张爱玲的写作风格

更新时间:2024-04-28 02:12:58

(1)张爱玲的写作风格

  1、张爱玲的作品喜欢倒叙的手法,以讲故事的口吻来架构整篇文章。

  小说《茉莉香片》的开头简单但是大气自然,这样如话家常般简单亲切周到的句子,自然的把读者带入到一种安静的由她的文字营造的环境氛围中,从而跟着她的讲述欢喜悲愁。

  2、文章结尾留白,不把男女主人公或事情的发展尘埃落定的说破,给人自由的揣摩和猜测,

  长篇小说《十八春》中,世钧与慕瑾见面后谈起曼桢的生活,最后写道他(世钧)心里想着,应当怎样去促成他们的事情。

  3、张爱玲文章中喜欢使用“节略法”和电影手法,来体现变幻与无情。

(2)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经典语句

  1、世界上有那么许多人,可是他们不能陪著你回家。

  2、孤独的人有他们自己的泥沼。

  3、假如失去了情人而仍然和原配妻子在一起,那么这个原配妻子就成了饭渣子老是粘在身上,情人就是心口那颗难以忘记的朱砂痣。

  4、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5、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

  6、她的话使他下泪,然而眼泪也还是身外物。

  7、一个人,学会了一样本事,总舍不得放着不用。

  8、电影已经开映多时,穿堂里空荡荡的,冷落了下来,便成了宫怨的场面,遥遥听见别殿的箫鼓。

  9、空洞白净,永远如此。

(3)张爱玲的性格

  1、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

  2、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

  3、张爱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的如此精致却除此之外别无第二人可以相比。读她的作品你会发现她对人生的乐趣的观照真是绝妙。张爱玲的才情在于她发现了,写下来告诉你,让你自己感觉到。她告诉你,但是她不炫耀。

  4、张爱玲的童年是不快乐的。父母离婚,父亲一度又扬言要杀死她,而她逃出父亲的家去母亲那里,母亲不久就又去了英国,她本来考上了伦敦大学,,却因为赶上了太平洋战争,只得去读香港大学,要毕业了,香港又沦陷,只得回到上海来。

(4)张爱玲的电影有哪几部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香港观众就开始在各种媒介上接触张爱玲作品:1976年,就有电视剧《半生缘》播映,由钟景辉监制,张之珏编导,包括刘松仁在内的一班演员演出。80年代的戏剧界有海豹剧团的《香片》(也是根据《茉莉香片》改编),林奕华改编的“进念·二十面体”剧场的《心经》,和陈冠中改编的香港话剧团版的《倾城之恋》。林奕华自己,就曾经有过8次张爱玲作品的改编经历,被香港媒体称为“改编张爱玲著作最多的导演”。90年代还有香港电台由洪朝丰改编、叶玉卿参与的播音剧《倾城之恋》。 从以上影视剧改编的篇目可以看出,导演们的眼光似乎都只集中在张爱玲有限的几个篇目内:《半生缘》、《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张爱玲自认《倾城之恋》是“一个动听的而又近人情的故事”,有“苍凉的人生情义”,还有“华美的罗曼斯,对白,颜色,诗意。”傅雷当年批评《倾城之恋》的一段文字——“几乎占到二分之一篇幅的调情,尽是些玩世不恭的享乐主义者的精神游戏;尽管那么机巧,文雅,风趣,终究是精练到近乎病态的社会的产物。”却恰好成为今天人们热爱它的缘由。 而《半生缘》,是张爱玲作品中最通俗、最激烈的一个,改编过话剧版的林奕华认为,《半生缘》里的男女主角,是张爱玲塑造过的最淳朴的人物,他们之间,也没有张其他作品中的凉薄和算计,她第一次讲了一个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所以这个故事有最多的改编,电视剧、电影,话剧,还有歌剧。

(5)张爱玲的经典语录

  1、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

  2、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3、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4、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5、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

上一篇: 卤烂鸡爪怎么做 下一篇: 家常豆浆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