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亿网 >知识 >学习知识 >端午节手抄报文字内容

端午节手抄报文字内容

更新时间:2024-04-28 08:48:27

(一)端午节手抄报文字内容

  1、吃粽子:“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2、饮雄黄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3、吃五黄: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咸鸭蛋黄、雄黄酒。此外浙北端午节还吃豆腐。

(二)端午节的诗句

  1、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贺新郎·端午》 宋·刘克庄

  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3、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4、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5、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竞渡诗 / 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唐·卢肇

  6、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7、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8、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竞渡诗 / 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唐·卢肇

  9、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10、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11、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同州端午》 唐·殷尧藩

  12、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唐·权德舆

  13、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端午三首》 宋·赵蕃

  14、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已酉端午》 元·贝琼

  15、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和端午》 宋·张耒

(三)端午节的习俗,那些你不知道的端午节缘由和故事

  屈子祠内新塑造的高达三米的屈原像(拍摄于1981年)。湖南省东北部的汨罗江上,每年农历五初五“端午节”都要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纪念两千年前在这里怀沙自沉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新华社记者王平摄据说,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也正是因为如此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屈平(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在我国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佳节,当然少不了粽子这个主角。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应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了。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到了盛唐时期,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一直到今天,每逢五月初五端午节,中国百姓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棕;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据《史记》记载,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就是在旧历五月五日这天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在湖南汨罗市,赛龙舟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词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而在广东,龙舟竞渡之前,要首先进行请龙、祭神的仪式。赛龙舟作为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除了端午节之外,也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如果从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个说法去理解,它现在已经超越了一项体育运动的范畴,变成了一种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精神图腾。

  端午节戴佩饰香包之类的小物件也有着一段悠久的历史。香包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也有用碎布缝成的。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颜色鲜艳,袋囊内的填充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四)端午节艾草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第二,艾草就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一般用于针灸术的"灸"。所谓针灸其实分成两个部份。"针"就是拿针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薰、烫穴道,穴道受热固然有刺激,但并不是任何纸或草点燃了都能做为"灸"使用。艾草的气味肯定也同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第三,端午节的艾草也具有染料的功能的,可以做天然植物染料使用,同时艾草染色还具有功能性作用。

(五)成都端午节适合去哪玩

  1、黄龙溪古镇:有着中国十大水乡古镇之一美誉的黄龙溪古镇,位于成都市东南约30公里处的双流县,至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古镇内,明清时代的建筑比比皆是,仍然保存完好,红石铺就的街面,木柱青瓦的楼阁房舍,镂刻精美的栏杆窗棂,无不给人以古朴宁静的感受。正街、新街、横街、上河街、下河街、复兴街、等6条老街全部铺上了红石街面,古色古香。

  2、怀远古镇:号称竹编胜地的怀远古镇位于崇州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00多年前。怀远古镇占地仅一平方公里,但纵横交错的二十多条大街小巷布满了绸缎铺、茶行、竹编行、油行、药铺……逢上单日赶集,小镇热闹非凡。在怀远古镇几乎家家都有能工巧匠,藤、棕、竹在那些老人手上就成了一件艺术品,沿街摆开,让人眼花缭乱,这里最有名气的“三编”便是:藤编、棕编、竹编。

  3、上里古镇:上里镇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距市区27公里。上里古镇古时为南方丝绸之路,也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上里居于两河相交的夹角内,民间传为财源汇聚的宝地。古镇依山傍水,田园小丘,木屋为舍,石板铺街,还有十八罗汉朝观音的18座山丘。以二仙桥为代表的8座古石桥历史悠久,风格各异。

上一篇: 关于亲情的句子简短 下一篇: 打印机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