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亿网 >知识 >其他知识 >儒林外史读后感

儒林外史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4-04-27 15:16:56

一.儒林外史读后感

  古典小说经典著作《儒林外史》读后感范文:

  1、"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这是《儒林外史》开头的几句。可以说,这也是整本书的灵魂所在。

  2、这些话虽然已是老生常谈,可真正能明白人的又有几个"学而优则仕",正是这句话害了一批又一批的读书人。他们把读书当成敲门砖"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圆如意,书中自有美娇娘……".为了金钱,为了财富,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地读书,可以从黑发垂髫考到白发苍苍:八十岁才中了状元的梁灏,花白胡子还是"小友"的周进,考了几十年一朝中榜,欢喜疯了的范进……儒林中为了功名利禄,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又何止这几个鲁迅先生称封建礼教为吃人的礼教,那么称封建科举制度为害人的制度也不为过了。

  3、读书,其实强调的是一个漫长的求知过程。王国维说得很好,读书分为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立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奋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才是最后的成功。而儒林中的那些一心只为功名者,第一步——立志,就走错了。在我看来,读书就是人在不断汲取精神食粮的过程。其中最关键的在于吸收,然后再转化为自身的力量。这与一日三餐的功效是一致的:吃饭,吸收营养,再促进自身生长。只可惜,儒林中的某些学子们只注重"食",即数十年如一日地读书,却忽视了吸收。读书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敲开荣华富贵之门的工具。一旦达到目的,这个工具也就毫无价值了。这些人,即使读一辈子书,也不会有半点知识吸收转化成自身力量。这些书,除了造成他们的"营养不良",别无他用。

二.儒林外史佳句摘抄赏析30句

  家里盖帐子,外面充胖子。

  甘棠有荫,空留后人之思;飞将难封,徒博数奇之叹。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须臾,东方月上,照耀得如同万顷玻璃一般。眠鸥宿鹭,阒然无声。

  有眼不识泰山。

  晚娘的拳头,云里的日头。

  忙忙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

  哑子梦见妈,说不出来的苦。

  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著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自古及今,那一个是看得破的?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相交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记得当时,我爱秦淮,偶离故乡。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

  稂不稂,莠不莠。

  累年蹭蹬,忽然际会风云;终岁凄凉,竟得高悬月旦。

  如入宝山空手回。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少年不知愁滋味,老来方知行路难。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

  慷慨仗义,银钱去而复来;广结交游,人物久而愈盛。

  死知府不如一个活老鼠。

  立心做名士,有志者事竟成;无意整家园,创业者成难守。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盗虚声者多,有实学者少。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千秋事大,也费商量。

  自古妇人无贵贱。

  自此以后,果然有许多人来奉承他;有送田产的,有人送店房的,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图荫庇的。到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鬟都有了,钱米是不消说了。张乡绅家又来催著搬家。搬到新房子里,唱戏、摆酒、请客,一连三日。

  无聊且酌霞觞,唤几个新知醉一场。

  乡里人听见锣声,一个个扶老携幼,挨挤了看。轿子来到王冕门首,只见七八间草屋,一扇白板门紧紧关著。

三.儒林外史主要内容

  1、《儒林外史》的主要内容: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2、《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四.儒林外史主要人物分析

  1、王冕。

  王冕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作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

  2、周进。

  一个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制艺难以自拔的人。周进生活穷困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但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

  3、范进。

  范进是一个热衷科举,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他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全耗在科举上,将中举取得功名利禄当作唯一的奋斗目标,几十年屡试不第,也不愿从事劳动养家糊口,其灵魂完全被科举的锁链缚住了。

  范进中了举,虽然物质富有了社会地位提高了,但其灵魂完全被科举毒化了,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说明他中举后也成了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员,也会与其他统治者一样欺压百姓的。

  4、严致和。

  严致和是一个贡生,经考选等方式进入设于京师的国子学以后就称为贡生。这类人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严贡生也是因为自己是个贡生而瞧不起自己的胞弟严监生,入监者一般要求“学行端庄,文理悠长”,但是在作者笔下的严贡生却恰恰相反,是一个十足的衣冠禽兽。

  5、匡超人。

  小说在匡超人的行为描写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表现质朴孝顺的匡超人,二是表现泯灭人性的匡超人。他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动、小说最初对匡超人的行为描写是表现他纯朴孝顺的一面。

五.儒林外史的周进生平事迹

  1、字蒉轩,山东汶上县 人。自小应试至六十余岁,依然是 老童生。到薛家集教蒙童,年青的 新秀才梅玖抓住这个致命伤,百般 奚落,其每一句话都象一把尖刀, 刺着他精神上最敏感的创伤。

  2、新“发过”的举人王惠在他面前拿班 做势,飞扬跋扈,故弄玄虚,说神道鬼,他都怀着敬畏之心和不可言 喻的自卑感,默默忍受,不敢反唇相讥,因他决不敢亵渎科举制度和 在这个制度中等级比自己高的秀 才、举人,而迂执地把爬上那些受 尊宠的位置当作人生的归宿。当他来到贡院,不禁万感俱发,用头猛 撞号板,满地打滚,嚎啕痛哭,长久郁结在心底的辛酸、苦楚、屈辱 和绝望之情一发而不可收。

  3、后来商人们出钱替他捐了个监生的资格,他中举人,中进士,授了部属,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又升国子 监司业。这时,当初残忍地作践他 的梅玖却冒认是他的门生,薛家集也供起了他的长生牌位,连他过去写的对联也增价百倍了。作品通过这一形象揭露科举制度对读书仕子的毒害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