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亿网 >知识 >文化知识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

更新时间:2024-04-28 01:59:25

一,关于中秋节的由来

  1、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在二十四节气“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2、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一样,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了先民崇拜的对象。中秋节庆源自古人对月亮的祭祀,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3、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不过由于后来历法变动使用阴历(夏历),“秋分”这天在夏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后来就将“祭月节”由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

二,关于中秋节的古诗有哪些

  1、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4、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 中秋月》

  5、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6、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7、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8、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9、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0、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三,中秋节过后还热吗

  1、中秋节时全国天气基本都已经正式进入了秋季,此时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气温逐日下降。因此此时全国各地通常气温在30°以下,一般在25°左右,因此气候较为舒适。

  2、据悉,2020年9月下旬,我国北方大部地区气温偏低1-2℃,江淮、江南东部部分地区也将偏低1-2℃;我国南方其他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或略偏高。

  3、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南等地累积降雨量有20-50毫米,部分地区60-80毫米;此外西北地区东部、东北地区、黄淮东部降雨量有5-15毫米;主要天气过程出现在10月初前后。

四,关于中秋节的文章

  一年不知有好多好多的节日。有那热闹的春节,有那肃穆的清明节,有那欢快的儿童节,也有那欢庆鼓舞的国庆节……而我最爱那象征全家团圆的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我国传统的中秋节。因处于秋天的中间,故此名。在这一天天上的有一轮皎洁的明月,形如玉盘一样非常圆,所以就有“中秋月正圆”之美称。我国民间把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中秋节作为家人团聚的日子,所以中秋节也叫团圆节。

  农历八月,天高气爽,许多的庄稼都已经收获了,中秋节也是人们庆贺丰收的节日。每当中秋之夜,人们一边欣赏玉盘般皎洁的明月,一边吃月饼、水果,家家户户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据说这月饼还有一段非凡的来历了:

  月饼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唐代,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在中秋节不仅有吃月饼的习惯,还有赏月背诗的习俗。当人们吃过晚饭,大家都集聚在庭院活阳台上,热热闹闹的享受天伦,欣赏着皎洁的明月,随后背诵带月的诗歌,一派人间圣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杜甫的“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更是千古绝唱。难忘中秋! 中秋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