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亿网 >知识 >学习知识 >鼠年手抄报内容大全

鼠年手抄报内容大全

更新时间:2024-04-27 23:03:21

一、鼠年手抄报内容大全

  1、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2、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3、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4、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二、法制手抄报资料

  1、关于知法懂法的格言:

  (1)把自己放在法律下经受考验,生活就不会有阴影。

  (2)保护伞再大,切记法网无边;人情纸再厚,难挡法律利剑。

  (3)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4)暴风雨扫落的是轻浮的花蕾,法律针对的是不守法的人。

  (5)不懂法,学法:懂法,守法;如果承担不了法律责任就不要和法律相对抗。

  (6)常修守法之德,常思违法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7)诚比金贵,无论事大小;法比铁牢,不分位卑贱。

  (8)诚取天地正气问人间暖凉,法引规矩方圆律世间万象。

  (9)船借风帆顺行万里,人靠法律平安一生。

  (10)创新显价值,和谐品真谛,礼法铸人生,科技展未来。

  (11)大事小事依法办事,大家小家和谐一家。

  (12)点点滴滴学法明是非,时时刻刻护法除邪恶,家家户户用法维权益。

  (13)读书明理,普法医愚,守法律己,和谐有序。

  (14)法,人民之法;人民,法之人民。人民守法,法亦爱民。

  (15)法,是和谐之源,民生之本,发展之依,社会之基。

  (16)法理通天下,天下呈太平;人民懂法理,法理促和谐。

  (17)法律大家一起去遵守,和谐大家共同来享受。

  (18)法律红绿灯,心中亮晶晶,时刻牢记它,幸福乐陶陶。

  (19)法律面前,没有不知者无罪之说;加强法律知识学习,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20)法律是把双刃剑,既能惩恶又扬善。你我学习又实践,幸福生活到永远。

  2、法制格言精选:

  (1)如果说就某特定国度的特定时期而言法律是命令,那么把它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考察,法治社会的法律又是一种永恒的理性对话过程。它是一种“对话”(discourse),乃是指法律是在各种不同的观点及利益的交锋与辩论中不断获得产生变更与发展;它是一种“理性”(retional)对话,乃是指这种对话在本质上是一种平和而非暴力的说理过程。——张千帆。

  (2)法律人不就应倡导过于激烈的变革,因为激烈的变革导致的结果是社会秩序的进一步的丧失,所以西方有一句古老的谚语叫:枪炮作响法无声。枪炮作响的时候,法律就没有办法生存。所以我们都不期望这个社会发生太过剧烈的变化。——贺卫方。

  (3)只要不违反公正的法律,那么人人都有完全的自由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亚当·斯密。

  (4)支配和统治一切的,在君主政府中是法律的力量,在专制政府中是永远高举着君主的铁拳,但是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孟德斯鸠。

  (5)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孟德斯鸠。

三、防溺水知识手抄报资料

  1、不要私自下水游泳,家长时刻看护。

  2、坚持让孩子穿高质量的浮身物。

  3、要求孩子下水前活动身体,避免出现抽筋等现象。

  4、在水中不要喂孩子吃东西,有可能被呛住。

  5、教育孩子不在水中互相嬉闹,防止呛水窒息。

  6、教孩子学习游泳,并学习心肺复苏等技能。

  7、不到不熟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8、不熟悉水性、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擅自下水施救。 

四、关于端午节的手抄报

  1、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2、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3、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五、简单元旦主题手抄报内容

  1、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

  2、“元旦”一词在我国文学作品中最早出现于《晋书》。中国在历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是很不统一的,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

  3、辛亥革命后,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新历年”或“公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