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亿网 >知识 >学习知识 >桃花源记教案

桃花源记教案

更新时间:2024-04-27 14:16:11

1:桃花源记教案

  1、课型:新授课。

  2、课时:1课时。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4、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诵读的基础上,感受桃花源的美,描绘桃花源的美。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桃花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认识其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6、教学重点:感受桃花源的美,描绘桃花源的美。

  7、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8、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9、首先,看PPT欣赏图片。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的美景时,脑海中会想到哪个成语?(引出“世外桃源”这个成语)“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10、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分享交流——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1、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12、本文大约写于宋永初二年(421年),陶渊明约57岁。他既拒绝过东晋政权的征召,又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而以《桃花源诗并记》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

2:桃花源记通假字有哪些

  1、“要”通“邀”,邀请。

  2、“志”通“记”,做标记。

  3、“缘”通“沿”,沿着。

  4、“具”通“俱”,完全,详尽。

  5、《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6、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3:桃花源记描写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句子

  1、《桃花源记》描写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句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