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亿网 >知识 >文化知识 >关于立春的习俗

关于立春的习俗

更新时间:2024-04-27 23:21:12

Ⅰ,关于立春的习俗

  1、戴春鸡是陕西铜川一带人民的古老风俗。每年的立春日,母亲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立春日,妇女用线穿豆挂于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前者称为“禳儿疹”,后者称为“散疹”。

  2、佩燕子是长安、关中一带人民的古俗。每年的立春日,人们喜欢在胸前佩戴用彩绸剪成的“燕子”,这种风俗起自唐代,现在仍然在农村中流行。因为燕子是报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征。所以许多富有人家,都在自己厅房正中或房檐下,修建燕子窝。

  3、吊春穗是一种传统的习俗,流传在陕西澄城一带。每年立春日,妇女用各色布绺编成布穗,或用彩色线缠成各种形态的“麦穗”。然后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挂在牲口如驴、马、牛的身上,藉以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Ⅱ,关于立春的诗歌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 子规》

  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5、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6、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7、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初春小雨 / 早春》

  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9、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10、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日忆李白》

  11、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欧阳修《长相思·花似伊》

  12、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冯延巳《长命女·春日宴》

  1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4、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15、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夜月 / 月夜》

  1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 柳枝词》

  17、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Ⅲ,关于立春的内容

  1、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干支纪元,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人们将有“双立春”的农历年视为大吉年份。

  2、廿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秦汉以前,南北各地风俗文化不同,一些地方岁首礼俗所重的不是阴历元月朔日,而是干支历廿四节气的立春。立春岁首对于传统农耕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重大的拜神祭祖、纳福祈年、驱邪攘灾、除旧布新、迎春等庆典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时段举行,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

Ⅳ,立春的象征意义

  1、立春代表寓意:春季的开始。

  2、每年的农历十二月或者是农历正月,为立春日,一过立春,就意味着冬季结束,进入了春天。 立春是富有潮汕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潮汕地区人们在立春当天,都会举行“打春牛”,“抬春色”,“吃春饼、春卷”等传统民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