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亿网 >知识 >历史知识 >春秋战国秦国君主列表

春秋战国秦国君主列表

更新时间:2024-04-27 19:46:41

1,春秋战国秦国君主列表

  1、秦国君主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秦国的君主,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前,秦国自秦非子开始,共有37位君主(包括秦始皇),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是秦昭襄王,在位共56年。

  2、秦国自西周初封邑起立国,至灭亡时,王三十三代

  3、秦非子 前891年~前858年 在位34年

  4、秦侯 前857年-前848年 在位10年

  5、秦公伯 前847年~前845年 在位3年

  6、秦 仲 前844年~前822年 在位23年

  7、秦庄公 前821年~前778年 在位44年

  8、秦襄公 前777年~前766年 在位12年

  9、秦文公 前765年~前716年 在位50年

  10、秦静公(又作竫公,是中国春秋时代秦国人,为秦文公之长子,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他在文公四十八年时去逝,赐谥号为竫公,并改立竫公之长子赢立(秦宪公)为秦公爵位继承人)

  11、秦宪公 前715年~前704年 在位12年

  12、秦出子 前703年~前698年 在位6年

  13、秦武公 前697年~前678年 在位20年

  14、秦德公 前677年~前676年 在位2年

  15、秦宣公 前675年~前664年 在位12年

  16、秦成公 前663年~前660年 在位4年

  17、秦穆公 前659年~前621年 在位39年

  18、秦康公 前620年~前609年 在位12年

  19、秦共公 前608年~前604年 在位5年

  20、秦桓公 前603年~前577年 在位27年

  21、秦景公 前576年~前537年 在位40年

  22、秦哀公 前536年~前501年 在位36年

  23、秦夷公(是中国春秋时代秦国人,秦哀公之子,被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史记》称夷公“早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为惠公。”,亦即他未曾成为秦国的正式君主。)

  24、秦惠公 前500年-前491年 在位10年

  25、秦悼公 前490年-前477年 在位14年

  26、秦厉共公 前476年-前443年 在位34年

  27、秦躁公 前442年-前429年 在位14年

  28、秦怀公 前428年-前425年 在位4年

  29、秦灵公 前424年-前415年 在位10年

  30、秦简公 前414年-前400年 在位15年

  31、秦惠公 前399年-前387年 在位13年

  32、秦出公 前386年-前385年 在位2年

  33、秦献公 前384年-前362年 在位23年

  34、秦孝公 前361年-前338年 在位24年

  35、秦惠文王 前337年-前311年 在位27年

  36、秦武王 前310年-前307年 在位4年

  37、秦昭襄王 前306年-前251年 在位56年

  38、秦孝文王 前250年-前250年 在位1年

  39、秦庄襄王 前249年-前247年 在位3年

  40、秦始皇帝 前246年-前210年 在位37年

  41、前221年嬴政统一全国,国号仍用秦,自称始皇帝。

  42、秦二世嬴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在位时间前209年~前207年),称秦二世皇帝。

  43、嬴子婴 ?年~前206年,在位47天。

2,春秋战国乱悠悠的意思

  1、春秋战国乱悠悠,周朝分西周和东周,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东周时,皇室衰微 无法继续号令诸侯,各诸侯间上演着大吞小 强吞若的战争,连绵不觉——是为“乱悠悠”

  2、唐尧帝喾次子,初封于陶,又封于唐,故有天下之号为陶唐氏。其号曰[尧],史称为内唐尧。在位容百年,有德政,常征求四岳的意见,而且设立谤木,让平民可以发表意见,设立多项政权组织,要求荐举贤人,加以任用,后让位于舜。

  3、虞舜 (约生活于原始公社末期),姓姚,名重华.今山东诸城市万家庄乡诸冯村人。相传为尧之后的古帝王,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称王于天下,其国号为“虞”,故称“虞舜”。虞舜即位于公元前2255年,在位48年。相传虞舜执政时,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虞舜崩于南巡途中的苍梧之野,享年110岁。

3,春秋战国有几个国家

  1、百二十多个诸侯国,其中有“春秋五霸”称号的齐国、晋国、楚国、吴国、越国这五个国家的实力较强。战国初期大约有二十几个国家,到了战国中期只剩下七个国家,这七个主要大国有秦、楚、韩、赵、魏、齐、燕,这七个国家被称为战国七雄。

  2、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3、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4、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5、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6、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7、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4,周朝是怎么变成春秋战国的

  1、产生的原因:帝王昏庸无能,诸侯的力量扩大,产生割据。

  2、战国时期周王室的公信力已经因为给魏、韩、赵、齐封侯而透支了。其实大部分时间,周国的处境基本上和一个微型诸侯国差不多。但是,其首都雒阳的位置颇为微妙。

  3、如果韩、魏、楚中的一国占领雒阳,就能把秦国堵在函谷关里面。而如果秦国占领雒阳,韩国全境就会完全暴露在秦国的打击范围,魏都大梁也会受到威胁(秦逼迫韩国就范,然后穿越韩国攻魏)。所以,秦国只要不想跟韩魏撕破脸,就不能动雒阳。

  4、而列国只要不想成为秦国的主要打击对象,也不能动雒阳。至于周室能做的,就是让纵横家在四周瞎搅和,打仗的时候谁路过给谁提供粮草就可以了。

  5、至于秦昭襄王末期灭西周国,并不是当时秦国强到已经可以为所欲为了——实际当时秦国正处于低谷——但魏国已经进入“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的回光返照期了,这时候撕不撕破脸也无所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