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亿网 >知识 >文化知识 >清明节扫墓祭祖有哪些禁忌

清明节扫墓祭祖有哪些禁忌

更新时间:2024-04-28 11:34:11

(一)清明节扫墓祭祖有哪些禁忌

  1、忌嬉骂,非议先人

  扫墓完毕后,有人带着孩子去的,可能刚开始还算肃穆,一结束就开始打打闹闹,嘻嘻哈哈了。嬉笑怒骂属于大不敬,非议先人就更不可取了,包括路过他人墓地,对逝者品头论足均为亵渎行为。

  2、不可在墓地照相

  扫墓的目都是为了祭祀先人,而非玩乐。举头三尺有神明,大家扫墓的时候,一定要心怀敬意,专心谨慎,千万不要在墓地合影照相、甚至拍抖音等都是不可取的。如果有拍照,需要删掉或者销毁这些照片。

  3、孕妇避免扫墓、6岁以下儿童不参加

  孕妇最好避免清明的扫墓活动,不仅是阴气重,而且清明时节,扫墓的气象和周边的环境都不利胎儿安全,此外是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类活动。如果因为特殊原因,一定要去的,我建议在衣服里面配上小罗盘,随身涂抹好净精油再去。

  4、外人最好不要参与他人的扫墓

  清明的时候作为外人的身份去参与扫墓是比较忌讳的。毕竟不是一家人,各自加持的气运也不同,可能会造成气场的紊乱,导致不协调而走霉运。如果实在不能避免,那么建议佩戴小罗盘。

  5、忌穿大红大紫

  清明节是不能穿的大红大紫去上坟的,相信大家也不会穿这样的衣服去参加此类活动。不过总有人会疏忽大意,在佩戴或是内衣上不经意使用了红色。当然本命年是例外,内衣可穿红色。

  6、发不遮额忌买鞋

  清明节头发不宜遮住额头,额头是人身体的神灯所在,是不可盖住的。同时鞋子也不要在当天购买,因为鞋同邪,有点常识的朋友大多不会在这天购买鞋子的,以免不吉利。如果有些朋友不慎清明这天买鞋了,建议用红纸包好鞋子,放在门口一晚,第二天清早将红纸烧掉即可。

  7、身体不佳,时运不济者避免扫墓

  一个身体正处于生病状态,或是虚弱状态的,或者最近运气不佳,诸事不顺的人最好不要去参加扫墓活动,因为此类人正处于总体运势低迷的状态。

  8、所带供品不要在祭祀前吃掉

  为祭祀所准备的供品在祭祀前不能食之,这些贡品是给祖先准备的,如果我们提前吃了,就表示对他们不尊重。不过等到祭祀结束之后,这些贡品大家还是可以带回家里自己享用的。而且在一些地方还会认为,这种参加过祭祀的贡品,有着祖先的祝福吃起来会更好。

(二)北方清明节吃啥

  1、北方清明节吃清明螺、面花、冷高粱米饭、馓子、枣糕、墨吃鸡蛋、冷饽饽等美食。

  2、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3、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节日活动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

  4、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踏青、扫墓之外,在历史发展中还吸收了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5、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

  6、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规定“清明节,放假1天。

(三)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

  1、祭祖,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主要是悼念已逝的亲人和祖先,对他们表达自己的思念和敬意,现在清明节已经成为法定节假日。

  2、踏青,踏青又叫春日郊游,也就是到郊外散步游玩,不过清明前后,出去游玩的人还是比较多的,清明节当天往往下小雨,反而不是最好的节日。

  3、插柳,插柳是一种风俗,主要是为了纪念祖师神农氏,柳树有非常强的生命力,年年插柳,到处成荫,寓意也是非常吉祥的。

  4、放风筝,放风筝也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游戏之一,古时是一种通信工具,清明前后春风和煦,这个时候放风筝,是非常好的娱乐游戏。

  5、植树,清明前后,春暖花开,这个时候是非常适合植树的,在这个时间种的树往往比较容易成活,所以人们都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6、蹴鞠,蹴鞠是一种体育项目,主要指的是古人用脚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于现在的足球,最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蹴鞠的游戏,现在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

  1、禁火的旧制

  清明节吃寒食源于周代的禁火旧制。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即渭明前一、二日,还特定为“寒日节”。即在清明节期间不能生火,这个时候只能提前准备好冷食,如清明果(青团)就是其中一种很受欢迎的食物。

  2、象征希望和生命

  清明节又叫寒食节,寒食节的主要是家家禁烟吃冷食,在古时候这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象征着新希望、新生命。另外,清明节吃寒食还有一种“感恩”意味,强调对“过去”的怀念和感谢。

  3、文化的传承

  现在青团可能作为扫墓祭祀的功能渐渐淡化,而更多被人用当作一种小吃。原本受人青睐的青团,无疾而终,很多地方都没有在清明节吃青团的习俗了。不过,文化传承还是一直提倡吃青团。清明节吃寒食也是一种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将“吃”上升为“文化”,也能够更好的宣扬我们的传统文化,使得中华文化流连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这种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即渭明前一、二日,还特定为“寒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