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亿网 >知识 >学习知识 >端午节手抄报三年级

端午节手抄报三年级

更新时间:2024-04-28 04:40:11

(一)端午节手抄报三年级

  1、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说道端午节,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传说以前有个叫屈原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主张联齐抗秦,却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自投于泊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悲痛万分,用粽叶,糯米包成的粽子投入河里喂鱼,好让鱼不去吃屈原的尸体。此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端午节,以此来纪念屈原。

  2、扒龙舟: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据《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称,早在7000年前,远古先民已用独木刳成木舟,并加上木桨划舟。中国最早的“龙舟竞渡”的图形,发现于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甲村。龙舟最初是用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

  3、端午食粽:粽即“粽籺”,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包裹而成,形状多样,有尖角状、四角状等。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传入北方后,用黍米(北方产黍)做粽,称“角黍”。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二)一年级到三年级上关于杜甫的诗有哪些

  1、《绝句》宋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春夜喜雨》 宋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江畔独步寻花 》宋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4、《春望》宋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三)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三年级作文

  1、年龄尚小的我,看到的世界还很有限,但我眼中的世界确是缤纷的,多彩的,流动的……

  2、就拿现在的时节说吧。天气逐渐冷了,树叶都落下来了,有的落在地上,像是铺了一张金黄色的地毯;有的落在河里,小鱼儿把它当作玩具;还有的落在身上,小朋友与它做游戏。那边的树上结了不知名的野果。

  3、野果是暗红色的,圆圆的,小小的,被风儿一吹,刷刷地响。有的果儿禁不住风吹,掉下来了;有的还挂在树上左右摇摆,像极了一盏小红灯,为深秋晚归的路人照亮。

  4、天空湛蓝湛蓝的,飘着几朵雪白雪白的云,有的像起伏的山,有的像张开的伞,还有的像活泼的绵羊……空中掠过几只小鸟,啾啾地叫着,构成了幅秋日美景图画,景色真美啊!我看过壮阔的长江,进过肃穆的总统府,爬过美丽的凤凰山,走过拥挤的长安街。我到过的地方还很少,看过的世界还不算多。

  5、如果这个世界还有缺陷不完美,我肯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它变得更美好,更绚丽。因为它在我眼中是五彩纷呈,缤纷多彩的世界。

(四)名字的来历怎么写三年级的

  1、在古代名字其实并不是一个整体意义,而是分为两部分“名”和“字”。

  2、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夏商两代留下来的一些人名如孔甲、盘庚、武丁等和干支相联系,可能和生辰有关。春秋时有些人名如“黑臀”、“黑肱”等应是以生理特征命名的。

  3、在古代,男孩子长到20岁的时候要举行“结发加冠”之礼,以示成人,这时就要取字。

  4、而女孩子在15岁时要举行“结发加筓”之礼以示可以嫁人了,这时也要取字。

(五)三年级数学和倍差问题怎么解决

  1、和差问题,是指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它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基本思路:

  由于和差问题中的两个数不相同,因此可以用假设的方法使两个数变成相等的数。首先,我们可以先根据题意判断应该怎样假设,一般可假设要求的两个或几个未知数相等,然后根据所作的假设,注意数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怎样从所给的条件与变化了的数量关系的比较中作出适当的调整,从而求出正确答案。

  解题公式:

  较大数=(和+差)÷2

  较小数=(和-差)÷2

  2、和倍问题,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基本思路:

  首先要弄清几个问题:两个数相比,以被比的数为标准,这个被比的数称为一倍数,比的数里有几个这样的一倍数,就是几倍数,我们就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是:

  一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一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一倍数

  在解决和倍问题时,先要确定一个数为标准(通常以较小的数为标准),即一倍数,再根据较大的数与较小的数之间的倍数关系,确定总和相当于一倍数(较小的数)的多少倍,然后求出一倍数(较小的数),再算出其他各数。

  解题公式:

  和÷(倍数+1)=一倍数(即较小的数)

  和-较小的数=较大的数 或 较小的数×倍数=较大的数

  3、差倍问题,就是已知两数的差以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基本思路:

  差倍问题的解题关键,是确定“1倍数”和“差”是多少。

  解题公式:

  两数之差÷(倍数-1)=1倍数